大家好,我是老樊。今天跟大家聊聊去朝鲜旅游这事儿,最近有朋友跟我吐槽,说去一趟朝鲜,感觉自己像进了“平行宇宙”,这体验,怎么说呢,一言难尽。
咱先说说这护照的事儿。去过朝鲜的朋友都知道,拿中国护照,在朝鲜那待遇,怎么说,有点像VIP客户。2011年,平壤机场,一位美国老兄,叫约翰,护照一掏出来,那朝鲜海关的脸色,跟翻书似的,立马就变了,又是盘问又是开箱检查,整得那叫一个紧张。可巧了,他旁边一位中国朋友,王浩,拿着咱们的红本本,上前一打招呼,嘿,这海关立马变脸,跟刚才判若两人,行李都没怎么看就放行了。这美国老兄当场就懵了,这待遇差距,也太明显了吧!
这可不是个例,据朝鲜官方数据,去朝鲜旅游的外国人,90%以上都是咱们中国人,每年给人家贡献2亿美元外汇,妥妥的“金主爸爸”。所以,人家朝鲜对咱们,那服务,必须得到位。签证费用比西方游客便宜不说,安检也宽松得多。西方游客那相机恨不得一帧一帧地检查,手机聊天记录都得翻出来看,就连牛仔裤破个洞都得解释半天。咱们呢?基本上一路绿灯,畅通无阻。
再说到吃住。在平壤羊角岛酒店,中国游客吃的是热气腾腾的参鸡汤,喝的是大同江啤酒,那叫一个舒坦。西方游客呢?对着冷面愁眉苦脸。为啥?因为朝鲜旅行社把70%的餐饮预算都花在了中式热菜上,人家西方游客只能“蹭饭”。住就更别提了,中国旅行团住的是高丽酒店这样的高级宾馆,房间里还有中式茶具,服务那叫一个周到。欧美游客呢?住的都是些老旧酒店,晚上想洗个热水澡都费劲。
这差别待遇,说白了,就一个字:钱。中国游客平均消费5000块,是西方游客的两倍,这经济效益,杠杠的!谁会跟钱过不去呢?
不过,这“特权”也不光是吃住行,还体现在其他方面。比如拍照,在平壤万寿台纪念碑前,中国游客拿着相机咔咔一顿拍,导游还笑呵呵地帮忙找角度。西方游客呢?想拍个领袖雕像的侧面都不行,立马就有导游过来制止。还有更夸张的,一个德国博主就因为上传了平壤街景视频,他的导游就被停职审查了。可同一时期,咱们中国网红的视频却能在朝鲜官方账号上转发,这双标,玩得也是炉火纯青。
跟团游也一样。西方游客感觉自己像被“跟踪”了一样,导游全程陪同,晚上还要查房,就怕你偷偷溜出去。中国游客就自由多了,导游还会带你去一些“秘密景点”,比如平壤的苍光院商业中心,那儿可以用人民币买进口巧克力,还能看到穿牛仔裤的朝鲜小年轻。这待遇,简直了!
为啥这么区别对待?除了经济原因,还有政治因素。中朝两国1961年签了个《友好合作互助条约》,到现在还生效呢。朝鲜导游私下里都管中国游客叫“同志”,这关系,铁着呢!
但是,这“特权”背后,也有不那么光鲜的一面。中国游客花的钱,很大一部分都流进了朝鲜军方的口袋,用来买武器、买奢侈品。游客给导游的巧克力、香烟,也都被拿到黑市上卖了,成了特供商品。更别说那些在海外打工的朝鲜劳工,他们挣的钱,大部分都要上缴,剩下的 barely enough to survive。
有些中国游客仗着自己有“特权”,就有点飘了,不守规矩。之前就有一位中国游客,自己骑车离开了旅行团,结果被朝鲜安全部门扣了,最后还是亮出“党员”身份才脱险。还有几个博主,偷偷跑到平壤居民区直播,被指控“破坏朝鲜形象”,最后交了10万块“赎金”才被放出来。
所以说,去朝鲜旅游,咱们中国游客确实有点“特殊待遇”,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可以为所欲为。这背后的经济、政治和人道主义的复杂性,值得我们好好琢磨琢磨。
说到底,这趟旅程,看到的究竟是真实的朝鲜,还是精心包装后的“样板戏”?